人力资源三级专业技能练习题: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5)
1[简答题]
简述工作地组织的基本内容。
工作地组织的基本内容如下: (1)合理装备和布置工作地。装备工作地,主要是确定使用的各种设备、工具和必要的辅助设备。其中生产设备是工作地装备的主体部分。装备确定以后,还必须进行合理的布置。布置工作地应尽量缩短工人在班上行走的距离,减少工人辅助生产时间,减轻劳动强度。
(2)保持工作地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方面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安装必要的防护装置,保持工作地的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照明条件,保持正常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控制工作地的噪声,尽量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和工业粉尘的危害,合理调节工作地的色彩等。
(3)正确组织工作地的供应和服务工作,包括及时供应原材料、半成品,防止停工待料;按计划检修机器设备,防止发生设备事故;按时供应各种工具、图样和有关的技术资料;指导操作工人按技术规范操作;加强质量检验;及时运送加工好的半成品和成品;搞好各项辅助性和服务性工作等。
2[简答题]
简述企业劳动分工的原则。
参考解析:
(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特别要保证直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工作。 (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分成不同的工艺阶段。按照生产工艺阶段的不同,又可以把工作分成不同的工种或操作岗位。
(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
(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
(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
(6)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响。
1)使每项分工都具有独立的技术内容。
2)在掌握低等级工作后要向高等级工作发展。
3)掌握本工种技术后要向多工种技术发展。
4)既从事生产工作,又参加管理。
3[简答题]
简述企业劳动协作的形式。
参考解析:
劳动协作分为两种:以简单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简单协作,而以细致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复杂协作。 (1)简单协作的劳动者无详细分工,只是一起协力完成一项工作,简单协作是一种结合的劳动,它使劳动者摆脱了个人局限性,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它同单个劳动者力量的机械总和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为结合劳动能扩大劳动的空间范围,缩短完成工作的时间,并能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使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靠拢,生产资料聚集,容纳较多的劳动者,从而节约劳动资料,降低生产成本。
(2)复杂协作是建立在较为细致的分工上的协作。复杂协作是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分解并交给若干人,每人只负责一种操作,全部操作由若干操作者同时进行,成果则是这个以分工为基础的联合体的劳动产品。在复杂协作的生产机构中,每个劳动者只是这个机的一个部分。复杂协作所特有的优越性是使劳动专业化、工具专门化,在劳动方式、劳动组织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更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企业劳动协作的形式,一般分为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企业内部的协作。从协作范围上看,有空间范围的劳动协作和时间范围的劳动协作。
4[简答题]
简述内部劳动协作的要求。
参考解析:
(1)尽可能地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叫中对协作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的规定。 (2)实行经济合同制。协作双方通过签订经济合同,保证协作任务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3)全面加强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项管理,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的实现。
5[简答题]
简述企业员工配置的方法。
企业员工配置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种: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和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
6[简答题]
简述5S活动的内涵。
参考解析:
5S活动是日本企业率先实施的现场管理方法,5S分别表示五个日语词汇的罗马拼音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的首字母的缩写。
- 上一篇: 人力资源三级专业技能练习题: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4)
- 下一篇:骐羽科技-人事专员




